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港口资讯 > 港口新闻
向“新”而行|创新赋能小技改,降本增效大活力

近日,罗屿港口堆场内启用经智能改造、加装推铲臂的挖掘机,借助“AI算法推演+机械重构”的首创研发,显著降低皮带机轨道清料作业人力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作业效率、缩短工期,实现“降本增效”。

“小手术”  大效果

罗屿港口积极响应集团重点工作部署,全力推进节约型港口建设。秉持“勒紧裤腰过紧日子”的理念,充分激发“五小”创新活力,对传统挖掘机铲斗进行“微创手术”:将原本只能向下垂直挖掘的铲斗,成功改造成可水平推铲的多功能清料装置,彻底解决港内初期设计遗留的狭小、障碍和高难度区域的清理难题。

“小变化”   大效用

为增加强度,支架采用叉车锰钢加强筋支撑,面板由4块10mm厚度的废旧钢板边角料拼接而成,通过精准模拟铲斗固定角度和现场所需的宽度、长度巧妙组合。改造后的铲斗在保留原有功能基础上,增设的水平推料装置与铲板的夹角设计为-15°+75°,能够精准清理转运站狭小空间、皮带机返程和廊道转角等传统设备难以触及的“死角”区域。作业现场,挖掘机高速运转,堆场3条主干线流程积料在短时间内就清理2000多米。

“小机器”  大效能目前,该项创新已在罗屿作业区各转运站、流程线等狭小空间区域广泛应用。改造后的设备使用价值不断攀升,清理积料就像用刮刀抹平蛋糕,推、铲、收一气呵成,有效解决了安全隐患、设备损耗、作业强度、质量管控等四大痛点。操作手表示,以前需要人工弯腰俯身进行清料作业,如今只需一人指挥、一人操作便可完成;原本需数天才能完成的任务,现在仅需数小时就能完成。清理的效率大幅提高使得单次清理成本降低80%以上,已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。

“小智慧,大收获”,这是莆田港务践行创新成果共享平台、设立节约创效等举措的缩影,切实将“过紧日子”的倡议转化为提质增效的“金钥匙”,促进智改提质和节约办企理念在港口落地生根,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助力。